班级建设


教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9-04-11   来源:未知   admin

 

在我国教育背景中,每个家长最关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我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学到好的技术。要解决这些问题,有教育者认为,需要伴随相应的教学制度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认真思索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更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发展。
  在人才培养中,目前的优势是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是同一性。在这个基本要求前提下的多样性,包括地区、学校、个人的多样性,既面向全体,又承认个体的差异。在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方面来看,教育是能够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学习者是主体,班主任起组织、指导作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是互动的;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来看,教育向社会延伸,学校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在得到真正的社会体验和经历的同时,也承担起影响、推动、指导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总而言之,我认为我校目前大力推行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引发了我校教学领域一次深刻的变革。我们班主任也应该要随着这次新课程改革产生更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创新是我国实现新世纪伟大战略目标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教育事业在新形势下不断发展所提出的迫切要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使命,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责任极其重大。这一论述不仅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再一次明确了目标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坚持与时俱进,促进德育创新。
 德育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方面,更是实施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德育历来被学校所重视。然而,在当今改革深化、社会转型、思想开放、道德多样、价值多元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学校的德育工作虽然有着光荣的传统,有过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德育的“知”和“行”相脱节,“知”难以转化为“行”。具体表现在:
 (一)知而不行,即有许多学生虽对《学生手册》以及校规班纪的内容很熟悉,可就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上。
 (二)知而不完全行,即有些学生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不一样,角色不同不一样。
(三)知而己不行却要求他人行,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别人怎样不对,应该怎样做,分析得很透彻,但一到自己就不行,典型的“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知”和“行”相脱节的现象呢?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社会开放时期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和冲击以外,基础教育中德育工作没有真正从新时期的学生、社会实际出发,没有真正把德育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复杂工程,缺乏科学有效的具体措施,以至出现德育的“一张皮”现象,缺乏说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真正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既要努力遵循德育工作的原则和自身的规律,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遵循青少年品质形成过程的知、情、意、行规律,又要加强各部门各方面的努力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这样,才能克服德育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和无效性,真正做到德育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具体地说,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实现“知行统一”,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协调发展。
    一、继续深化德育教育工作改革,强化主渠道功能
学校教育的性质和教学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且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尤其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决定了职业学校基础教育的德育方向,当然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德育方向。由此,实现德育目标,抢占德育工作制高点,就必须熟练地把握课堂教学,根据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真研究,探求创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去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最大的学习动力投入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主观能动作用。在教学互动中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又获得良好的品德教育。
    二、探索班级管理方法,培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要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这一德育主渠道的功能,更要注意探索培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班级管理方法。因为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学校各项教学和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对学生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道德如何,学习成绩的优劣,纪律的好坏,多半是以班主任在这一班级怎样工作和指导为转移的。所以班主任必须从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宗旨出发,把研究班级管理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具体地说,在管理班级工作中,不但要根据《学生手册》和学校规章制度制定一整套的班规班纪,如上课考勤、作业检查、卫生值日和奖惩措施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制度的落实和个别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此外还要主动和本班任课老师多多联系,并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家长相互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其基本道德水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它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强化。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不仅有助于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为学校赢得社会声誉,而且会成为学校保持教育改革与发展前沿地位的内在驱动力量。因此,学校在履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通过校团委学生会来优化学生物质文化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行为中形成良好品德。比如通过军训、篮球赛、红歌会、校运会和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第二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引导学生挖掘自我潜能,展现自身才华,发展自己个性,完善自我人格,培养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树立系统整体意识,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学校内部是由校长室领导下的政教工作、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等环节组成的一个系统,在学校外部则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等部分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内的各个环节,整体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以,加强德育工作,实现德育“知行统一”,不仅需要强化德育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功能,探索班级管理方法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同向、同步、同质的教育合力,这是我们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首先要树立系统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优势,进而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理念来构建彼此共识的基础。其次要建立经常联系渠道,如经常性的电话联系、定期的家访、家长会等,统一教育思想,协调教育步骤,建立起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真正为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优良的德育环境。
    五、利用网络技术,开辟德育工作新途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快速传递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和隐蔽性,使一些迷恋上网的青少年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给德育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技术在给学校德育工作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网络技术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因此,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必须有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性和虚拟的仿真性等特点,增加德育的信息量,激发德育的兴趣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德育工作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并教育学生加强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以限制网络技术给德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只要我们以我校大力推动学分制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当代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突破来取得新的成果,那么就必将会打开我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郭高峰

建设优良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建设优良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